中国医药创新“过冬”? 研发成为破冰关键
中新网北京7月1日电 (杨诗涵 夏宾)“就好像四季交替总是过冬会有冬天,但也总会有春天,中国我自己对于中国创新药的医药研发展前景是充满信心的。”阿斯利康全球高级副总裁、创新成全球研发中国中心总裁何静博士近日在“阿斯利康中国研发日”媒体采访中称,破冰螺旋式上升是关键任何一个产业创新的必经之路,她对产业充满信心。过冬 从药物研发的中国角度而言,跨国企业过去曾拥有绝对的医药研话语权。何静说,创新成不管是破冰从临床研究的申请数量还是新药上市数量来看,目前本土药企已经超过了跨国药企。关键随着国内医药企业的过冬迅速成长,有望形成共同发展的中国平衡环境,二者可以共同打造医药行业创新的医药研生态。 在何静看来,机遇非常明显。一方面,国家不断释放支持医药创新驱动发展的战略信号,“2015年开始的药监改革,其实给行业注入了极大的活力”。另外,中国的众多科研院所、高校不断输送高质量人才,且海外人才回流加速,这为中国医药创新提供了非常好的人力储备。 她提到,仅2021年全球就有804个新兴生物技术项目从进入临床到获得审批,如RNA相关的治疗和基因编辑。未来新兴二代技术很可能改变甚至颠覆药物研发的过程,这是非常重要的历史机遇。中国在细胞治疗领域处于领先地位,在数字化技术方面的飞速发展也将成为得天独厚的优势。 尽管看好未来,何静还是提醒称,中国医药研发相较发达国家起步晚,底子薄,需要经历逐渐迭代和学习的过程。目前一些药监改革已经初具规模,进一步深化改革并持续系统深入地实施落地加速创新制度是将挑战转变成机遇的关键。 具体该怎么做?何静直言,研发永远是第一位。短期看,业务需求和研发需求似乎难以兼得,但放眼未来,研发的投入将促进企业甚至整个行业的发展。 近日,阿斯利康全球研发中国中心宣布成立“阿斯利康研发中国转化医学研究基金”,用于支持和鼓励中国开展基础医学研究及相关转化医学研究;并首次将阿斯利康全球Open Innovation(开放创新平台)的CoSolve创新计划项目引进中国,旨在招募更多中国创新力量参与全球新药研发,加速中国智慧惠及全球。 也应注意到,不同的文化、经济、地域等环境造成临床需求的千差万别。谈到中国医药领域的独特需求,她表示,本土高发疾病和给公共健康造成极大负担的慢性疾病构成了中国独特的医疗需求挑战。新药研发则应该以临床价值为导向,让药物创新“更上一层楼”。 至于罕见病药物的研发,何静提到的关键词是“合作”。罕见病是需要多方深入合作的领域,企业必须发挥应有作用。监管部门要出台能够加速罕见病药品审评的指导原则,还要积极寻求了解患者需求的医生以及临床研究机构的合作,才能把真正有价值的创新药品尽早送到患者手中。 除此以外,医药创新人才的培养同样关键。追赶第一梯队必须点燃“人才引擎”,企业、院所、临床研究机构和其他第三方机构都应该充分认识到人才的重要性,发展的制高点将由人才决定。(完)
- 最近发表
- 随机阅读
-
- 陈洪斌:人民币汇率后期会持续上涨吗?
- 兰州银行发布上市后首份成绩单:营收净利双增长 综合实力不断增强
- 客运持续低迷,航空货运能否撑起民航业?
- 玉渊谭天:美国制裁的恶果,不只藏在这些航线里......
- 农业农村部:11月21日全国猪肉平均价为33.53元/公斤,比上周五下降1.4%
- 上海全市“大冲洗”进行时:消防、环卫、救援队撑起环境消杀主力军,不留卫生死角
- 马斯克:接下来我要收购可口可乐公司,把可卡因重新加进去
- 山东新华制药复牌冲高回落 目前尚未签署合作协议
- 15家银行涉房贷款大盘点
- 别人家的公司!员工买不起房?2000万贷款5年免息!这些公司也阔气出手
- 世界首富马斯克440亿美元收购推特,火狐拒绝钞能力:不卖给富豪
- 重疾险在改革中重构产品体系
- 厦门国贸:目前剩余的两个地产项目,预售部分已覆盖投入部分
- 芯片供不应求,高通一季度赚疯了
- 中公教育被安徽证监局给予警告并处400万元罚款 与陕西冠诚等5家公司构成关联方
- 蘑菇也会说话,还能说50个词!不,它可能只是在吧唧嘴!
- 金融精准发力 进一步巩固经济恢复基础
- 上海闵行:聚焦“拔点”居村,建立设岗定责机制
- 个性化App围猎年轻人,大厂慌了
- 日本首相岸田文雄将出访印尼、越南、泰国、意大利以及英国
- 搜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