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关逾20万亿资产!这次会议传递了多项行业发展信息……
炒股就看,事关权威,逾万亿资专业,产次传递及时,多项全面,行业信息助您挖掘潜力主题机会!发展 5月18日,事关2022年中国信托业年会以在线形式召开,逾万亿资此次会议以“践行新发展理念,产次传递推动行业转型与健康发展”为主题。多项 未来信托业如何健康发展?行业信息如何完善信托业务分类?看看与会人士怎么说…… 积极推动信托业务分类 “信托业未来能否实现长期健康发展,取决于信托业能否在金融体系中发挥难以替代乃至不可替代的发展功能,取决于信托公司能否凭借自身专业能力和信誉取信于委托人。事关只有委托人对信托行业有信心,逾万亿资对信托公司有信任,产次传递才会把财产托付给信托公司管理”,中国银保监会党委委员、副主席肖远企在年会中谈到。 同时,他指出,完善信托业务分类,也是在解决投资者对信托行业的信任问题。肖远企认为,为推动信托业顺利转型发展,当前要做好两方面工作:一是进行科学的信托业务分类。将信托业务划分为资产管理信托、资产服务信托和公益/慈善信托三大类,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进行细分。通过科学分类厘清不同信托业务的边界,并使不同信托业务的表述更加通俗易懂、简明扼要,方便全社会特别是信托委托人理解。二是研究推行信托公司分类监管。初步考虑根据信托公司监管评级、资源禀赋、受托管理及风险抵御能力等的不同,对信托公司在业务范围、展业地域等方面进行差别化监管,鼓励信托公司走差异化、特色化发展之路。 此外,中国银保监会信托部主任赖秀福指出,要继续深入推进信托业分类制度的改革,解决现行业务分类体系边界不清、定位不清、内涵不清的问题。要探索研究分类监管,使信托公司的展业、空间与自身能力相匹配。 围绕“稳、进、改”开展工作 赖秀福在年会中表示,当前信托监管工作的总体思路是以推动信托业高质量发展为主线,着力围绕“稳、进、改”三字方针开展工作。 “今年信托监管工作总的基调是坚持‘稳’字当头,稳妥防范化解处置风险,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的底线”。赖秀福指出,“稳”是“进”和“改”的前提,“稳”就是要坚决守稳风险底线。要进一步加强风险监测预警,提高风险早发现、早干预、早处置的能力。要提升风险处置工作的质效,特别是注意压实各方面的风险处置责任,协调、调动各方面的资源,避免监管部门单打独斗,要精准“拆弹”,处置高风险信托机构的风险,避免风险传染与蔓延,防止处置风险的风险。还要防控好房地产地方政府隐性债务,企业集团等重点领域的风险。 “进”是要深入推进行业转型。他表示,“目前转型趋势已然明朗,但前路依然艰辛,全行业要坚定信心,持续努力,把准信托业的角色和定位”。同时,要摆脱历史发展的陋习,摒弃影子银行通道和非标资金池等传统业务,要主动探索创新求变,发展既体现信托制度本源,又对经济社会有利的真正的信托业务,努力在服务实体经济、提升社会治理能力、要素市场化改革等领域有所作为。要提升受托服务能力,以打造高标准高质量的公司治理能力为先导,全面提高风险管理、资产管理、综合服务、信息科技等能力,确保转型发展走得稳,不走偏。 “改”就是改革完善信托业发展的制度与机制。他提到,法制环境不完善,一直是制约信托业健康发展的重大障碍,也是行业最关心关注的重大问题之一。“作为监管部门,我们将持续推动信托法修订,今后将会进一步推进信托公司条例等制定工作,不断丰富完善信托司法的实践,改善信托业发展的法治环境”。 转型成功需全行业共同努力 年会中提到,目前信托业发展还面临一些问题与挑战。 例如,家族信托方面,全国政协委员、南方科技大学代理副校长金李指出,家族信托目前发展面临三个问题。一是委托人的认知不足。由于家族信托在我国是刚刚起步,所以在产品认知服务等方面仍存在着较大的提升空间,市场上对国内家族信托也存在很多误解。二是家族信托的信托资产登记制度仍然缺失,这导致家族信托还不具备处理需要办理登记手续的部分资产的功能,大部分的家族信托仍然是以资金信托为主的非常初级的方式存在。三是家族信托在税收筹划方面的功能缺失,我国目前还没有建立和信托制度相适应一套税收的体系,所以导致信托资产在转移的过程中面临双重或者多重征税的问题,这也提高了信托交易的成本,不利于家族信托快速发展,也就不利于做大做强家族企业,从而做大蛋糕,为共同富裕提供更好的分配基础。 针对上述问题,赖秀福表示,下一步,将继续改革信托业保障机制,完善信托登记公司的信托产品登记和数据采集功能,指导信托业协会发挥自律组织作用,规范行业发展。监管部门也要加强自身建设,严格落实监管责任,提高业务水平,改进监管方法,丰富监管工具箱。同时也要积极借力地方党委和政府的作用。 肖远企认为,未来信托业要实现成功转型、找准角色定位,必须靠信托全行业积极主动、共同努力。 中国信托业协会此前发布的统计数据显示,2021年四季度末,全行业信托资产规模余额20.55万亿元,同比增长0.29%,环比增长0.52%。这是信托业自2018年步入下行期以来的首年度止跌回升。
- 最近发表
- 随机阅读
-
- 华夏银行上半年不良“双升” 董事长:信用卡阶段性违约有所增长
- 赣锋锂业固态电池商业化提速
- 人保寿险要求全员背诵董事长“金句”惹争议,有内部人士对网传信息确认
- 马未都:人只有年轻值钱 我愿意放弃所有退回去
- 服贸会首日“青禾计划”发布,中小学生有机会参与高校科研项目
- 比亚迪产能“狂飙”,今年或冲击400万销量目标
- 正邦科技百亿亏损背后:去年生猪销售毛利率-50% 一年减员14000人
- 华西证券:维持吉利汽车买入评级 2023年电动化加速向上
- 11月LPR报价出炉:1年期和5年期均维持不变
- 银行消费贷火了!\
- 产业规模突破千亿 建成全国重要稀土产业基地
- 中信证券公布华夏基金业绩快报:2022年实现营业收入74.75亿 净利润约21.63亿元
- 紧盯巴菲特减持比亚迪,是一叶障目
- 人工智能主题基金被质疑“货不对板”,重仓能源股而错过ChatGPT行情,颇为遗憾的风格漂移?
- 消费不够400元不给房卡?官方通报:这家旅行社涉嫌违规,从严查处!
- 一波三折的一天!鲍威尔演讲后股债“脱钩” 究竟谁是对的?
- 美洲国家组织理事会高级别工作组访问秘鲁
- 新搜索引擎大战正式开始!微软CEO纳德拉:谷歌的领先优势将不再重要
- 1月快递发展指数报告发布 快递市场实现良好开局
- 北交所1月对6家券商采取监管措施:申万宏源被约见谈话
- 搜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