遏制企业肉类掺假,上海海关制定两项动物源性成分检测国际标准
10月28日,遏制澎湃新闻记者从上海海关了解到,企业近日,肉类上海海关动植物与食品检验检疫技术中心(以下简称“食品中心”)主导制定的掺假成分两项食品和饲料中动物源性成分实时荧光PCR检测国际标准《火鸡DNA检测方法》(ISO/TS 20224-8:2022)和《鹅DNA检测方法》(ISO/TS 20224-9:2022),由国际标准化组织(ISO)正式发布。上海
实验室人员进行PCR检测操作。海关杨捷琳 摄这两项国际标准是制定通过实时荧光PCR方法检测火鸡和鹅特异DNA片段,从而鉴定食品和饲料中动物成分的两项种类。该方法标准的动物建立有利于遏制企业肉类掺假的行为,对保障全球肉类真实性和饲料安全将会发挥重要的源性技术支撑作用。
用低价肉冒充高价肉,检测动物源性食品中肉类掺假一直是国际影响食品质量与安全的主要问题之一。“快速、标准有效、遏制准确和可靠的企业检测技术是有效监管肉类掺假的关键手段。”标准制定主持人上海海关食品中心潘良文研究员说,目前国内现行的动物物种鉴定标准繁多,方法不统一,影响了国际国内贸易和执法监管。因此,建立一个权威且国际通行的检测标准显得十分必要和迫切。
为此,从2014年起,上海海关食品中心在ISO组织的支持下开始制定肉类真实性鉴别国际标准,ISO组织设立了工作组ISO/TC34/SC16/WG8(食品委员会/分子生物标记分技术委员会/肉类鉴别工作组)。经过数年努力,2020年7月,该团队主导完成ISO/TS 20224-1~7: 2020食品和饲料中牛、绵羊、山羊、猪、鸡、马和驴等7项动物源性成分的实时荧光PCR检测方法,由ISO组织正式对外发布,并在世界各国得到广泛应用,为保障国际贸易的正常秩序发挥了重要作用。此后,该研究团队再次推动该系列标准扩容,研究完成火鸡和鹅动物源性成分的实时荧光PCR检测方法,并建立国际标准。
据潘良文介绍,该系列国际标准中建立的食品和饲料中动物源性成分实时荧光PCR检测方法,具有特异性强、灵敏度高等特点,结果不易受到食品加工方式的影响,还可以检测经过热处理的肉制品,稳定性、准确度更高,是在国际上首次建立的动物成分检测的ISO标准。
当前,ISO/TS 20224系列国际标准已囊括对牛、绵羊、猪、鸡、山羊、马、驴、火鸡和鹅等9种动物源性成分检测,基本覆盖了当前市场消费量较大的畜禽肉种类,系列国际标准的建立对保障全球肉类真实性、防止动物疫病传播、推动肉类食品鉴别和打假具有重要意义。
- ·确诊病例曾乘坐北京地铁,相关点位采样均为阴性
- ·深度丨国货精品如何借助免税渠道迈向国际?
- ·迎难而上 主动作为丨服务业纾困措施逐步落地 成效初显
- ·海通证券为发行人报告期各期的第一大客户,关联交易被质疑
- ·别再让不合格充电宝 流入市场
- ·国家卫健委:昨日新增本土227+1000
- ·第54个世界电信日 | 中天科技集团总裁薛驰:让人人享有数字化的未来
- ·留抵退税政策红利加速释放:12家上市公司公告收到“红包” 累计超10亿元
- ·跌懵了!一天内风云突变,油价吐回地缘风险溢价退回100美元之下
- ·腾讯Q1财报:To B的深度、广度与健康度
- ·深圳将培育80个公办教育集团,学区房时代要结束了?
- ·国家发改委等部门明确2022年在农业农村基础设施领域推广以工代赈方式工作要点
- ·苏联最后一任领导人戈尔巴乔夫因病去世
- ·贸易低迷+消费停滞 日本一季度GDP同比萎缩1%但好于预期
- ·实探恢复营业商超,有小伙为邻居直播购物:看见什么都想买
- ·欧盟最新公布的能源计划重点是什么?影响几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