涉财务造假?“养猪大王”被指虚增39亿利润:凭啥别人亏你不亏?
炒股就看,养猪大王权威,涉财专业,假被及时,指虚增亿全面,利润助您挖掘潜力主题机会!凭啥 自2018年国内爆发非洲猪瘟后,别人以其强大的亏不亏工业化养猪能力成为行业翘楚,吃尽猪价上涨红利的养猪大王同时股价也涨了10多倍,市值一度超越4000亿,涉财人送外号“养猪大王”。假被 但是指虚增亿人红是非多,市场上针对牧原股份的利润质疑此起彼伏,质疑者从投资大v到专业财经媒体,凭啥一路升级。别人 如今《财经》旗下媒体质疑牧原虚增39亿利润,这可不是小数目。而牧原股份这次回应比较硬气,直称文章逻辑不对。 凭啥别人亏你不亏? 就在昨日,一篇《“猪王”牧原股份涉嫌虚增利润39亿元》的文章刷屏,并在各大投资交流平台引发激烈讨论。而文章的出处,来自微信公众号“财经十一人”,由《财经》公司产业报道团队创建,《财经》是什么影响力想必大家都清楚。 该文章称,按照我们的测算,牧原股份2021年报中,少计提了39亿元的“存货跌价准备”,导致利润总额虚增约39亿元。 质疑的出发点是,2021年猪周期下行,饲料价格上升,A股四大猪王牧原、正邦、温氏和,唯独牧原股份没有亏损,其他家是卖猪越多,亏得越惨。牧原股份管理层将此卓越成绩,归功于公司的养猪效率远超同行。 但深交所《问询函》提到,牧原股份当年期末存货为344.76亿元,其中包括原材料、库存商品和消耗性生物资产,公司对这些存货均未计提跌价准备,要求给出合理解释。牧原股份年审会计师中兴华作出的回复函,部分数据引起了《财经十一人》的注意。 《财经十一人》赞赏深交所的问题直击要害:由于猪肉价格大幅下行,牧原股份在2021年没有对“消耗性生物资产”计提跌价准备,这种做法是否合理? 但是存货需不需要计提跌价准备,不能仅以猪价下行为判断标准,按照会计准则,应以“可变现净值”与“存货成本”进行比较,只有“可变现净值”低于“存货成本”时才需要计提。牧原的年审会计师中兴华在回复函中明确表示,牧原股份存货的“可变现净值”高于“存货成本”,所以不需要“计提存货跌价准备”。 《财经十一人》测算,牧原股份的“消耗性生物资产”中,约70%是“育肥猪”。 牧原股份“消耗性生物资产”测试。资料来源:《中兴华回复》 上述的1137.91 + 421.62, 就是一头育肥猪出栏前的平均养殖成本,这个成本是1559.53元。由于卖猪还需每头花费13.4元,所以平均一头育肥猪的总成本为1572.93元(1559.53+13.4= 1572.93)。 文章认为很巧合的地方在于,牧原股份的每头猪预测售价是1573.00元,比上述的总成本,刚好多出7分钱(1573-1592.93=0.07元)。 正因这微不足道的7分钱,牧原股份“育肥猪”的存货资产,就不用“计提”了。 如此巧合。但是,事实真的如此吗? 媒体把账算,牧原:不合逻辑 专业媒体较劲的精神确实不一样,《财经十一人》利用行业公式和得到的数据,算出这些猪的真正养殖成本为1777.6元/头,此数值比中兴华回复函中的“饲养成本”1559.53元,高出了218元。 如果“饲养成本”为《财经十一人》测算的1777.6元,那么每头育肥猪就应该“计提”218元,2021年底牧原股份育肥猪数量约为1800万头,总计提数额约为39亿元。 “存货跌价准备要从利润总额中扣除。农业公司税率很低,少计提39亿元,就会导致净利润虚增约39亿元。即,2021年牧原股份的净利润,不应是年报公布的76亿元,而是约37亿元。”这就是《财经十一人》推算出的结论! 该篇文章发出后,有股民表示,“一脸懵逼”“看谁跑得快”。不过也有网友对该篇文章逻辑进行了质疑,认为是用现时的数据去倒推过去一段时间的数据,谬误可想而知。 也有券商火速发布观点指出,该文章对于养殖成本中各项假设系数的不同计算会带来较大偏差。特别是在公司未公告实际饲料单价成本的背景下,不同单价的假设计算偏离度较大。 而在今天上午,牧原股份对此及时进行了澄清,公司证券部人士称,“减值损失是基于会计估计基础上的会计处理,减值测试有既定的程序及方法,年审会计师要对测试过程和结果进行审计。公司2021年末进行减值测算过程中使用的育肥猪预测销售体重为110kg,并非文中根据其他数据间接推算的118.7公斤。公司存栏生猪的可变现价值高于存栏生猪成本,不计提减值完全符合会计准则的要求。” 股价方面,今日牧原股份并未受质疑影响,反而收涨1.32%,市值为2890亿元。 “养猪大王”饱受争议 对牧原股份最早的质疑要追溯到2021年3月13日,当天雪球大V“天地侠影”发表了《牧原会是惊雷吗?》一文,指出牧原诸如大存大贷、毛利率之谜(长期高于同行业20%到30%)、巨量在建工程等问题。 由于A股农业股历来是造假高发区,牧原股份立马被送上来风口浪尖。受此次事件影响,牧原股份不仅引来监管问询,因“带病”申报可转债发行,公司实控人、董事长秦英林也被证监会约谈。 巧合的是,2021年以来生猪进入下行周期,牧原股价也持续回落,但在“财务造假”质疑下,股价的波动被赋予了特别的含义。 2021年11月26日,杨某在“招商证券交流群”中提醒持有牧原股份的群友注意风险,并称其“涉及财务造假风险,应该很快就要暴雷。” 将牧原股份再度推进舆论旋涡。 果然,去年12月,牧原旗下31家公司出现了商票持续逾期,有网友表示:“猪茅终于露出原形了”。公司32份公告回应未能打消投资者疑虑,最终不得不召开投资者电话会议,就商票逾期、700亿授信等热点问题进行了详细解释。 可见,“养猪大王”的崛起之路,也是饱受争议的过程,只是至今未有实锤。 券商力挺 有意思的时,一边是大V和媒体各种质疑,一遍是券商的不断力挺。 昨晚,国盛证券发布深度研究报告指出,牧原股份生猪养殖采用“全自养、全链条、智能化”的养殖模式,2021 年/2022Q1 生猪销量达到 4026.30/1381.7 万头,为我国规模最大的生猪养殖企业。公司的自繁自养重资产模式相较其他猪企有所不同,成本更低。 公司发展历程可追溯至创始人秦英林与其妻子 1992 年在河南省内乡县创办的个体养猪场;1997 年,牧原养猪场出栏规模已达 1 万头。目前,公司具备生猪养殖产能约 7000 万头,并且拥有接近 1 亿头产能的土地储备,并进一步延伸到屠宰业务。 据农村农业部统计数据,2021 年 6 月能繁母猪达到本轮猪周期高点,根据能繁到标猪出栏 10 月左右周期以及仔猪到标猪出栏 6 个月左右周期,2022 年 3-5 月区间生猪出栏量处于相对高位,5 月起供给端已确定性进入下降区间。而需求端下半年大概率改善。 因此,国盛证券认为,猪价或呈现震荡中上行趋势,预计下半年中枢高于上半年。牧原股份作为资金状况良好、成本管控能力卓越的优质龙头有望穿越周期底部,充分享受下轮周期上行红利。 但是财通社也注意到,由于激进的扩产能,牧原的资金压力依旧较大。2020年和2021年,牧原股份投资现金流出分别高达453.53亿元、359.68亿元,远远超过同期净利润274.51亿元、69.04亿元。为此,公司大举借债,资产负债率两年间从40.04%飙升到61.3%。 截至今年一季度末,牧原股份短期借款高达319.74亿元,应付票据及应付账款高达389.43亿元,一年内到期的非流动负债为75.47亿元,而账上货币资金只有161.16亿,存货也只有357.95亿元,借新还旧可能还会持续一段时间。
- 最近发表
- 随机阅读
-
- 临港现代化新城形态初步显现:接下去到十四五末是重要发展阶段
- 为吸引海外投资者 韩国计划明年大幅延长外汇交易时间
- 美国CPI数据来袭警惕历史重演!黄金多头需提防两个危险信号
- 中国新华电视接获额外复牌指引 继续停牌
- 环球社评:开放还是封闭?中美给出了不同答案
- 百度智能云2022成绩单:云智一体深入产业,多领域蝉联市场第一
- 劲牌发布新企业品牌战略定位 称“以人类的健康事业为安身立命之本”
- 银行岁末揽储热情降温:多家城农商行下调存款利率,5年期降幅更大
- 渝农商行因掩盖不良贷款等9项违规被罚超千万,6名责任人受罚
- 债市助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乡村振兴债券现状与政策建议
- 爱奇艺更改会员投屏收费标准,还有谁在悄悄拒投“大屏”?
- 深圳工信局:支持电子元器件和集成电路国际交易中心落地运营
- 世界杯神预测?小心被套路
- 最迟六月 苹果眼镜今年上半年发布
- 华尔街开始唱多欧元:温暖的天气拯救了欧洲大陆!
- 申万宏源:维持龙源电力买入评级 新能源装机增速有望大幅提升
- 经济日报刊文:推动绿色低碳发展迈上新台阶
- 柳州城管回应与青蛙小贩争执:不能因为可爱就对违规行为视而不见
- 白酒兔年借壳“大戏”,西凤能抢到“主角”?
- 祸起保荐机构?5家公司定增同日遭拒
- 搜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