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中国上市公司招聘研究报告》发布:新一线、二线城市的人才需求有所提升
南方财经全媒体见习记者 欧雪 深圳报道 近日,年中香港中文大学(深圳)高等金融研究院和香港中文大学商学院联合发布了《2022年中国上市公司招聘研究报告》。国上告 该报告基于2017年至2021年中国主流招聘网站发布的市公司招所提升我国A股上市公司的详细招聘信息,从工资、聘研工作地点、究报学历、布新经验、线线硬技能、城市才需软技能等展开研究,年中主要介绍了上市公司的国上告人力资源需求现状和趋势以及围绕“大湾区”、“碳中和”、市公司招所提升“生物医药”和“半导体”话题展开的聘研四大专题研究。 新一线城市、究报二线城市的布新人才需求有所提升 报告显示,2021年上市公司的线线招聘集中于一线城市和新一线城市,分别占其总招聘量的40.4%和27.8%;相对于2017年,上市公司在新一线城市和二线城市的人才需求占总需求的比重上升5.2%和2.7%,而在一线城市的人才需求相对下降6.0%。该趋势可能与近年新一线城市和二线城市陆续推出的人才引进政策有关。 具体到城市来看,2021年上市公司在上海、深圳、北京等一线城市有较大的人才需求,紧随其后的是杭州、广州、武汉、成都、南京、苏州、重庆。 在岗位薪酬上,2021年上市公司为一线城市、新一线城市、二线城市和其他城市工作岗位提供的平均年薪分别为16.4万元、12.9万元、11.8万元、10.9万元。相比2017年,岗位薪酬增长明显。 在学历、经验要求上,上市公司在不同等级城市的岗位以本科学历为主,靠近头部的城市对求职者的教育背景要求较高;而无论是从现状还是趋势上看,上市公司对拥有3-5年工作经验的人才需求较高。 从行业特征来看,计算机和医药行业招聘数量稳居前两位;人才需求增长较快的是非银金融和家电行业;在近年的“房住不炒”政策背景下,房地产行业的人才需求出现明显下降;而与我国近年大力支持新能源行业发展相符的是,电力设备及新能源、汽车行业的上市公司对人才的需求出现增长。 深圳、广州招聘量占湾区内地的75% 截至2021年末,粤港澳大湾区内的万亿GDP城市已有5个,分别为深圳、广州、香港、佛山和东莞。 报告利用2017-2021年A股上市公司在粤港澳大湾区内地9市发布的招聘数据,探讨了上市公司在大湾区(内地)的人力资源需求现状和趋势。 报告指出,深圳和广州是大湾区发展的核心引擎,在两市发布招聘信息的上市公司分别为1211家和1192家。紧随其后的是东莞和佛山,发布招聘的上市公司数量均超过500家。其中,深圳和广州相比于2017年虽然招聘量有下降趋势,但仍是湾区主要人才需求聚集地,2021年招聘量占湾区内地9市招聘总数的75%,而广东省湾区其他7市招聘有上升趋势却仍发展较为迟缓。 深圳和广州作为平均月薪过万的湾区城市,其上市公司招聘对学历和工作经验要求均有提高,更青睐于工作经验在1-5年的高学历人才。而其他7市虽对学历门槛有放宽要求,却侧重了工作经验年限的硬性指标,同样招聘主力人群在工作1-5年的求职者。 此外,湾区内地9市呈现众多科技产业元素。医药行业招聘在湾区上市公司招聘中也具有较大优势。深圳和广州均有自身招聘重点,两城招聘产业优势互补。东莞市作为新兴起的新一线城市,加大了对科技应用人才的引进力度。作为“宜居宜游”之城的珠海,2021年上市公司房地产行业的招聘量排名第三。
- 最近发表
- 随机阅读
-
- 多家养老保险公司聚焦主业 相关个人养老金产品有望年底上线
- 比亚迪签约泰国WHA工业园 预计2024年运营年产能15万辆
- 定制家居企业分化明显,超一半净利下滑,整装收入差距扩大
- 英国公布一揽子援助计划 帮助企业和家庭应对能源危机
- 伊拉克总统呼吁提前进行选举并修改宪法
- 中国石油股份拟于9月20日发放A股每股现金红利0.20258元
- 英女王处于医疗监护状态,“整个国家深感关切”
- 水滴公司董事会引入瑞士再保险高管管文捷
- 欣旺达:发行GDR并在瑞士证交所上市获得中国证监会批复
- 乘联会:8月新能源乘用车批发销量达到63.2万辆,同比增长103.9%
- “两节”临近 北京疾控部门倡导就地过节 减少跨市活动
- 丁祖昱:房地产在三季度筑底之后,还会有长期筑底的过程
- 极氪汽车回应是否调价:不会跟风做价格调整
-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商品过度包装治理的通知
- 发力稳增长,下半年银行信贷重点流向哪些领域?
- 多重危机交织!欧盟或将彻底改革财政规则
- 北京新增913例,社会面148例!倡导非必要不离京
- 台积电:8月销售额2181.32亿台币 同比增长58.7%
- 央行范一飞:推动数字人民币体系与传统电子支付工具互联互通
- 一片“鹰声”中 高盛上调美联储加息预期
- 搜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