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届高校毕业生人数首破千万:有人直呼“就业难”,有人月薪超两万
原标题:2022届高校毕业生人数首破千万:有人直呼“就业难”,就业难有人月薪超两万
记者 | 查沁君
“就业压力挺大的届高,我们班前段时间统计就业情况,校毕53人里还有20人没有offer。业生有人有人月薪”
来自中国传媒大学新闻与传播专业的人数研二学生金银告诉界面教育,“困难主要在于,首破符合心意的千万岗位太少,竞争者太多。直呼尤其市场化媒体和非虚构类媒体,超两基本都要有经验的就业难。”
金银日前面试了一家媒体,届高其社会新闻岗位仅招一人,校毕“当天上午半小时面试了十几个,业生有人有人月薪一面光北京就进行了好几天。人数”
据教育部统计,首破2022届高校毕业生规模预计达1076万人,同比增加167万人。毕业生人数首次突破千万大关,规模和数量创历史新高。
“财务、行政、人事等文职类职能岗位的竞争指数较高,平均每个岗位收到16到30份简历。而人工智能、新能源汽车、半导体、生物医药等相关专业的学生却非常抢手。其中人工智能相关岗位的工资一度跃升至高薪职位的榜首,达到每月23960元。”据《央视财经》日前报道。
金银称,“按照往年学姐经验,新传研究生一般流向互联网、影视、广告公司等,薪资约一万左右。媒体薪资会相对少一些。”
北京理工大学的一位兵工航天专业在读博士方轻尘告诉界面教育,其专业的毕业生一般流向航天、兵器研究所,大部分选的是国企。比如西安的六院,上海航天八院、济南的兵器研究所等。”
“北京的科研单位一般能给到硕士毕业生14万-20万的年薪,博士生约20万-30万。人工智能、专业的会更高。”方轻尘称,华为等企业薪资也会更高。
据Risfond《2021全国毕业生起薪点薪酬报告》显示,博士及以上学历的平均起薪最高;外商独资业务、外商合资企业的平均薪资相对高。
学历水平越高,对应的起薪越高。这也解释了为什么越来越多的高校毕业生选择继续深造、推迟就业。据各大高校发布的2021年毕业生就业质量报告显示,清华、北大本科生继续深造(含国内外)比例分别为76.6%和71.16%。
国际形势复杂动荡,叠加新冠肺炎疫情,毕业生更加追求稳定性高的体制内岗位。据国家公务员局,2022年国考报名人数首次突破200万大关,达212.3万人。
考研大军也因此日渐庞大。2022年考研人数高达457万,创历史新高,比2021年增加了80万。据前程无忧发布的《2022高校毕业生秋招行情》显示,超半数的本科毕业生表示有考研的打算,近三成的研究生会考虑继续读博。
国家公务员招考政策也有向应届生倾斜的趋势。据华图教育数据显示,2019年-2022年,国考仅面向应届生的岗位占比,从39.71%提升至67.3%;仅面向应届生的招聘人数占比,从42.02%提升至67.3%。
“今年就业压力大,一是毕业生规模创新高,二是疫情影响导致经济增长乏力,企业用人比较谨慎。”北京大学教育学院郭建如教授对界面教育称,高校可充当蓄水池,暂缓部分就业,根本上是在于经济的需求。
《央视新闻》日前发文指出,国内经济面临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信息不对称、经验不足等是导致毕业生“就业难”的普遍原因。要找准难点,地方政府、教育部门、高校合力,加强就业创业指导、政策支持和不断线服务。
为了更大程度地吸纳就业,全国多地拿出“真金白银”的诚意。
浙江、四川、云南等地对高校毕业生及招用企业分别给予千元至数万元不等的生活补贴或就业补贴;广东省则鼓励企业为高校毕业生留出更多工作岗位;福建省要求以“百校走千企”行动为契机,各学校走访企业累计数原则上不低于200家,切实推介更多毕业生实习就业。
21世纪教育研究院院长熊丙奇在界面新闻此前采访中表示,稳就业短期可以通过政策扶持,但长期来看,要在高校人才培养以及产业结构调整上下功夫。
“大学是否有差异化的人才培养定位、严格的教育质量监控体系、以及根据市场需要自主调整学科调整专业的机制,这是保障大学生质量,让大学生顺利就业的前提。” 熊丙奇指出,吸收、容纳大学生最多的领域是服务业和高技术产业,如果不提升自主创新与研发能力,社会需要不了那么多大学生,培养难以就业的大学生必然是国家资源与个人资源的双重浪费。
(文中金银、方轻尘为化名)
- ·张兰代汪小菲回应大S 问其是否该将此前案件撤回
- ·银保监会:支持保险公司通过债权、股权、股债结合等形式参与公路交通建设
- ·远大科技集团董事长张跃:践行碳中和理念需从理念向高效行动转变
- ·德国央行行长:欧洲央行可能第三季度初加息
- ·快被瑞幸追上了!星巴克疯狂打折促销,在抖音卖一分钱兑换券却不认账
- ·生猪价格怎么走,猪企业何时能达到盈亏平衡点?农业农村部、国家发改委最新发声
- ·田惠宇去职传闻终获确认 将平调赴任招商局金融事业群 招行“3.0模式”何去何从?
- ·气价居高不下 日本最大炼油商料未来半年燃油需求同比倍增
- ·《纽约时报》:美国写字楼困境依旧
- ·甘肃银行“甘银惠知贷”首单业务落地
- ·整治虚假“种草”,别让消费者入错坑
- ·全国人大常委会举行宪法宣誓仪式
- ·坚持“捡面包渣”精神 邹维娜“挂帅”华安乾煜
- ·晚间公告热点追踪:5万多股东懵了!*ST艾格终止上市 不设退市整理期
- ·最新!中国民航局发布MU5735事故调查初步报告
- ·RCEP获好评 外交部:中国是高质量实施该协定的实践者
- ·史上最烧钱的世界杯,有哪些中国企业参与其中?
- ·四因素致市场大跌,成长板块跌幅居前因核心标的业绩不及预期
- ·刚刚,中美防长通话,释放特殊信号!
- ·ASML一季度预订量录得近70亿欧元 光刻机现有订单排到2024年
- ·外媒:俄气公司指责乌克兰私自扣留天然气,乌方否认
- ·社论:央行精准制导,创新发展金融支持实体经济的手段
- ·安徽4月18日新增确诊病例1例、无症状感染者60例
- ·女子举报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医生丈夫收回扣、出轨,卫健委:医院成立调查组
- ·都曾持股德恩精工,弘亚数控、昊志机电实控人被查巧合还是必然?
- ·不到4个月51只基金清盘!仍有逾800只规模低于“红线”!产品发得越多清盘越多?业内人士剖析原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