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资者买理财产品也要考量风险承受能力
目前理财产品不再有保本保收益一说,投资在市场无风险利率之上,理财量风力任何收益提升都伴随着风险的产品承担。 熊锦秋 据统计,也考从10月末至11月15日,险承近8000只固收类理财产品有超过2600只净值下跌;截至11月16日,投资3万多只银行理财产品中有超过1万只最近一周出现负收益。理财量风力有投资者搞不清楚,产品当初认购的也考中低风险理财产品,怎么最近也亏呢?险承 理财产品要博取比银行存款利息高的收益,多少会投资债券;比如R2级理财产品,投资有80%左右资金投向了固定收益资产(主要就是理财量风力债券),此轮理财产品净值下跌,产品主因就是也考债券价格大幅下跌所致。 而最近债券市场之所以下跌,险承则是因为市场利率提高了。10年期国债收益率通常被人称为市场利率,这个收益率基本等于无风险收益率,也是投资者起码的预期收益率。11月14日10年期国债到期收益率较前一交易日上行10bps至2.84%,这个收益率的高低,是由市场行为决定的,央行只能影响、而不能直接控制。 或许有人会问,为什么市场利率高了,债券市场价格反而下跌呢?这是因为,债券市场交易的债券都是已经发行完毕、票面利率已经确定不变的存量债券,市场利率提高,新发行的债券利率走高、对投资者吸引力更高,那么存量债券为了重新获得投资人的青睐,在债券交易市场就只能通过降低债券价格、变相达到提高收益率。反过来也一样,如果市场利率下行,那么已经发行的存量债券基于其约定的固定收益率,吸引力自然将提升,投资者愿意用更高价格来购买,债券市场将上涨。归而言之,在债券票面利率确定情况下,债券价格和市场利率往往呈现反方向变化关系。 这里不妨举个实例,国家开发银行2018年发行一只20年期的债券(债券代码018009),2038年到期,票面固定利率为4.39%。现在市场基本不会发行这么高票面利率且又有收益保障的债券了,可以想象一下,投资者现在想以当初100元的发行价买入面值100元的这只债券,肯定门都没有。事实上,11月18日该债券市价为115.781元,这个价格定位,投资者既考量了其票面利率,也考虑了其较长的到期日以及未来市场利率变化趋势等诸多因素。该债券在11月14日也下跌1.69%,在债市这个单日跌幅也算不小。 2018年《关于规范金融机构资产管理业务的指导意见》第18条规定,金融机构对资管产品应当实行净值化管理,鼓励使用市值计量。市价法计量,所持债券要按市价估值来计算当日损益;在资管新规落地之前的摊余成本法下,债券以买入成本列示,按照票面利率在剩余期限摊销,每日计提收益,不受市场价格波动影响。 由于开放式理财产品净值化管理,债券市场下跌传导到理财产品净值上,客户看到净值大幅下跌,可能会引发巨额赎回压力,理财产品管理人为了应付大额赎回,或也只能抛售产品持有的债券,加剧债券市场下跌力度,形成负反馈。 投资者投资理财产品,虽然理财产品底层资产也有债券,但与投资者自己购买债券或有一定区别,投资者自己购买国债可能会考虑债券的期限、到期日,会考虑自己能否持有到期;然而理财产品购买债券,或许不会考虑如此精细,且对于开放式理财产品,成千上万投资者并非铁板一块,可以全体统一行动决定持有债券到期,一些投资者随时赎回理财产品开溜、产品管理人再被迫赎回债券,使得理财产品的收益率与债市波动高度挂钩、且一定程度被即时固化,不像投资者个人可不问市场价格硬抗拿住债券、等待到期收获固定收益即可。 目前理财产品不再有保本保收益一说,在市场无风险利率之上,任何收益提升都伴随着风险的承担。投资者投资理财产品想获取比市场利率高的收益,就要有对理财产品的预期收益率不能实现、甚至赔本的思想准备。投资者应强化对理财知识学习,分辨各类资管产品投资策略以及相应的收益、风险,再根据自己的风险承受能力或风险偏好、理财需求等来审慎选择理财产品,只有明明白白投资,才能防范不测风险。 (作者系资本市场资深研究人士) 本报专栏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特此说明。
-
上一篇
-
下一篇
- 最近发表
- 随机阅读
-
- 中国中车与有研科技集团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
- 船老大:技术分析更适合散户,容易学,基本面分析太难了
- 央行今日开展2220亿元人民币7天期逆回购操作
- 小城赶大集,“城乡消费迁移”春节期间效果显著
- 央行:8月开展常备借贷便利操作共6.84亿元
- 美媒爆料,“拜登的决定让军方措手不及”
- 经济位列全球城市第十 深圳“官宣”去年GDP突破3.2万亿
- 市场强劲复苏,区域酒企要借势推进这三件事
- 比亚迪回应称:近期关于固态电池、钠离子电池的传言均为不实信息
- 财报前美孚股价创历史新高,市场“热盼”石油巨头们的“2000亿”
- 春节国内外旅行订单达近三年峰值 五一或迎旅游新高潮
- 加仓!加仓!万亿巨头们出手了
- 34家!首批开办个人养老金业务机构公布
- 腾讯创下阶段新高!自低位上涨超100%!零售股也嗨了!外资出手,400亿锂电龙头一度涨16%,什么情况?
- 三年赔两百万元后,北京餐饮老板绝地逢生了
- 松龄护老集团接获复牌指引 继续停牌
- 易纲:我国宏观政策力度把握是比较合适的
- 大摩:维持泉峰控股增持评级 目标价升至45港元
- 企业家有话说丨碧桂园梅永红:“百千万工程”需要农民认可、社会参与政策持续
- 英特尔面临历史性崩溃?预计将出现30年来首次连续两个季度亏损
- 搜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