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告指出:中国须全产业链减少粮食浪费
参考消息网9月21日报道 据香港《南华早报》网站9月19日报道,报告中国的指出中国农业科学研究机构说,该国要想确保14亿人口的须全粮食安全,就必须采取更多措施,产业防止从农田到餐桌过程中的链减营养损失与浪费。 报道称,少粮食浪近年来,报告中国当局加大了保障粮食安全的指出中国宣传力度。近几个月来创纪录的须全夏季高温干旱让这个问题再次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农民和有关部门正焦急期盼即将到来的产业秋收能够取得成功。 不过,链减中国农业科学院最新发布的少粮食浪研究报告也凸显了在加工、包装、报告处理和运输过程中,指出中国食物营养所出现的须全损耗给粮食安全带来的威胁。 该院在近日发布的这份报告中称,全产业链食物年减损空间巨大,损失可满足1.9亿人一年的营养需求,不过报告没有提供具体的营养损失数据。 中国农业科学院副院长梅旭荣表示,中国居民的杂粮和奶类等消费量仍然不足,而且过度加工导致食物营养损失较大。 梅旭荣表示,应该推进营养导向型生产体系、加工体系和消费体系建设。 报道称,在呼吁减少从农田到餐桌过程中的食品浪费的同时,报告还提到应该倡导健康低碳饮食,增加杂粮和白肉的消费。 从报告中与食物浪费相关的内容可以看出,决策者对粮食尤其是谷物生产的可持续性予以关注。 报道还称,在俄乌冲突推高粮食和化肥进口价格之际,粮食生产也受到极端天气的影响。 今年8月以来,包括四川、重庆和长江沿岸一些省份在内的主要稻米产区遭遇严重旱情。 报道进一步说,粮食安全对中国当局所说的“双循环”战略至关重要,该战略旨在挖掘规模庞大的国内市场的潜力,并通过多个经济领域的自主创新来刺激增长。在农业方面,当局希望振兴种业、确保耕地规模,并为地方设定粮食和蔬菜生产指标。 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包括水稻、小麦、玉米在内的粮食产量去年达到6.829亿吨的新高。 尽管中国人餐桌上的两大主食——小麦和大米——实现了高度自给自足,不过中国仍有部分大豆和玉米源自进口。 随着粮食生产压力增大,人们正在讨论采取新的举措来保障粮食安全。 《经济日报》在前不久发表的一篇评论文章中说,今年夏粮产量在历史高点的基础上增产1%,是中央和地方以及数以亿计的农民付出巨大努力取得的成果。 文章说:“减少粮食损失浪费等同于粮食增产。”
- 最近发表
- 随机阅读
-
- 日本松下将强化海外业务 中国市场销售额占比拟增至2成
- 警惕!我国发现首例,传播率至少快23%
- 北交所首单再融资项目获证监会注册
- 俄央行:自5月20日起取消除美元和欧元外的现金外汇销售限制
- 私募持股市值突破2000亿 冯柳邓晓峰480亿仓位曝光
- 统计局:4月份商品住宅销售价格同比继续走低
- “一年可省下一大笔手续费!”数字人民币首次进义乌市场,商户体验热情高涨
- 多地出台住房公积金缓缴政策
- 刷屏!周杰伦之后,刘德华演唱会也来了
- 药明康德股东违规减持遭罚2亿?经济日报:上市公司股份减持不能随性
- 快讯:新零售板块快速拉升 徐家汇等股涨停
- 超导芯片的曙光!超导体也能单向导电,曾被认为不可能
- 日媒:不敌“韩流”,“酷日本”推广日漫亏大了
- 开出2万家店后,蜜雪冰城在焦虑什么?
- 河北省长王正谱在石家庄市调研:完善支撑体系提升发展能级 推进现代商贸物流产业高质量发展
- 知乎“海盐计划4.0”宣布多项措施 鼓励领域深耕创作者
- 背靠主机厂“标榜式”营销 毫末智行前期优势或成上市阻碍
- 郑州晨曦出租车公司回应司机按收音机频道收费:司机已停运,正严肃处理
- 北约军事委员会19日在布鲁塞尔举行会议
- 教育部持续开展线上学科类校外培训巡查 已掌握违规线索近700条
- 搜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