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连黑石也没赚到钱
黑石也没能幸免。今年
上周,连黑黑石集团2022年第三季度财报正式出炉——Q3营收10.58亿美元,石也同比下滑83%;净利润370万美元,没赚与去年同期32亿美元相比只剩下一个零头了。到钱尽管面临着净收入自由落体的今年局面,但这家PE巨头依然在这一季度逆势流入448亿美元,连黑总管理规模再次创下历史——9509亿美元。石也
黑石的没赚遭遇并非个例。如我们所见,到钱美股IPO市场正面临着近20年以来最严重的今年枯竭状况,不管是连黑创业公司、投资机构亦或是石也投行,都在经历着不同程度的没赚震荡。当天财报电话会议上,到钱掌门人苏世民(Steve Schwarzman)直言:“2022年第三季度是市场几十年来最困难的时期之一。”
大洋彼岸的另一边,国内一级市场也在经历着相似的一幕。这一年,大家在种种波动间过关斩将,恍然间2022年已经走进尾声。
黑石过去3个月:
收入锐减8成,净利润快没了
我们试图从最新披露的财报中,一窥宇宙第一大PE的境况。
面对美联储的激进加息以及经济衰退的预期,黑石渡过了一个相对惨淡的Q3——财报显示,黑石第三季度营收10.58亿美元,上年同期为62.24亿美元,同比下降83%。利润方面,黑石在第三季度实现净利润370万美元,上年同期32亿美元;归属于公司净利润则为229.6万美元,而去年同期,这一数字为14.02亿美元,堪称滑铁卢。
同时受市场波动影响,黑石第三季度投资产品销售出现戏剧性放缓,仅出售了150亿美元的资产,是上一季度出售金额的一半,这也直接削减了其通过营利性销售投资所获得的利润。报告显示,截至9月末的季度可分配收益下降16%至13.7亿美元。
黑石坦诚表示,第三季度净收入大幅度下降,也有自身私募股权投资组合价值下降的原因,加上俄乌战争等地缘政治动荡和央行利率上升,直接阻碍了黑石将投资兑现以换取高价美元,从而对其三季度业绩造成了巨大的冲击。
这一季度,黑石的投资亏损为9.22亿美元,而上年同期的收益为47.56亿美元。
为此,黑石降低了未售出投资的整体价值,其中私募股权基金下调0.3%,房地产基金和二级基金分别下调了0.6%和2.3%。
这一结果预示着,这个在低利率时代创造财富,并在整个经济中积累影响力的行业将迎来一段严峻的时期。今年以来,黑石股价已经下跌逾30%。
“我们的通货膨胀、利率上升和经济放缓,加上持续的地缘政治动荡,为投资者创造了一个极其困难的环境。传统的一些投资组合今年迄今下跌超过 20%,是近 50 年来的最差表现,鉴于美联储承诺继续提高利率以对抗通胀,几乎所有领域的情绪都可能保持负面。”这一次财报电话会议上,苏世民表示,“我们在一段极端市场动荡时期保护了客户资本,就像我们在自身历史上许多个具有挑战性的周期中所做的那样。”
他补充表示,投资者“发现仅通过投资传统资产类别很难实现其目标。这就是为什么全球的LP选择增加对另类资产的配置(即私募股权、房地产、对冲基金和基础设施),尤其是对黑石而言。”
黑石总裁兼首席运营官Jon Gray也直言:“这将是一个充满挑战的时期,在这样的环境下,买家、卖家和贷方都会暂停,交易量会放缓,直到人们找到自己的立足点。”
尽管营收与利润等多方面数据不太乐观,但这家PE巨鳄在募资方面依旧彰显了极强的号召力——财报显示,黑石三季度资金流入448亿美元,总资产管理规模达到历史性的9509亿美元,同比增长30%,其中收费收入管理规模为7059亿美元,同比增长34%。
同时,黑石也正在为一只新的旗舰私募股权基金筹集资金,预计将吸引逾300亿美元的认购,该季度期间已争取到145亿美元的新私募股权基金认购。
黑石预计,2022年其管理规模将提升至1万亿美元。这是他们计划在2026年实现的目标,如今很快要提前实现了。1985年成立于纽约,黑石将成为全球第一家万亿美元PE。
风暴席卷华尔街
美股IPO迎来最长干旱期
透过黑石,我们看到华尔街震荡一幕。随着美国经济衰退的可能性增加,华尔街在加息周期之下迎来惨淡的一年。
上周,高盛报告连续第四个季度利润下降:净营收119.8亿美元,同比下降12%;季度净利润30.69亿美元,同比下降43%。与此同时,这家叱咤风云的华尔街投行启动了史上最大的一次业务重组——把交易和投行业务合并为一个部门,使该行从四个部门缩减至三个部门。
更早之前,为应对当前境况,曾高调招兵买马的高盛重启了末位淘汰机制,并着手进行自新冠疫情暴发以来最大规模的裁员,500人或将被淘汰。由此,高盛成为华尔街上又一家开始裁员以控制开支的头部投行。
高盛并不是华尔街唯一放缓脚步的投行。近期,包括摩根士丹利、摩根大通、花旗银行、富国银行等主要华尔街巨头已陆续披露财报。受市场影响,这些大行们第三季度业绩相比去年同期纷纷下滑,尤其投行业务下滑明显。其中,摩根士丹利也开始研究潜在的裁员事宜。
在高通胀、汇率波动、普遍回调的沉重打击下,市场正在经历有记录以来的又一次严重跌幅。而华尔街投行大鳄们的处境,也源于新股市场的低迷。眼下,大批企业打消了发行股债的念头,科技IPO市场正在显著降温。
截至今年上半年,华尔街首次公开募股的IPO数量减少了90%,高收益债券发行的业务减少了75%,以及收购和并购业务减少了30%。路透社曾描述称,美国科技公司的IPO已经跌至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以来的最低水平。
10月21日,一再下调估值的美国生鲜独角兽Instacart宣布因市场行情动荡暂缓IPO上市计划。公司首席执行官Fidji Simo在一份备忘录中写道:极度动荡的市场使得Instacart将取消于2022年进行首次公开发售。“市场对新股上市仍是关闭的,这就是为什么在过去10个月里没有科技类IPO。”并补充说,这是过去25年里科技类IPO市场最长的干旱期。
另一边,英特尔重金收购的自动驾驶独角兽Mobileye处境同样艰难,其估值从500亿美元降到300亿美元,又再跌至159亿美元。10月18日,Mobileye终于确定了它的IPO估值,比最高点暴跌了2/3。
投资人退避观望,昔日泡沫逐渐破裂,为了渡过这趟难关,裁员潮也从华尔街蔓延至硅谷,猛烈程度超乎想象。我们看到,微软被传将裁员近1000人;健身独角兽Peloton启动年内的第四轮裁员,将裁员约500人,占员工总数的12%;Snap大裁员20%,涉及员工超过1200人;Lyft转租湾区总部办公室,硅谷大厂开始“断尾求生”......种种现象,不甚唏嘘。
2022接近尾声
投资人:保持谨慎乐观
2022年马上只剩下最后两个月。这一年,我们目睹了全球的低迷,也亲历着国内一二级市场的变化。即便宏观环境变化持续冲击金融市场,但我们依然记录到了国内一级市场的一些“信心”时刻。
经历了长达半年的低位运行后,中企上市开始呈现小幅升温。清科创业(01945.HK)旗下清科研究中心总结,尽管全球证券价格波动,2022年前三季度的中企IPO仍然保持常态化发行,并在第三季度迎来小幅升温。
报告显示,前三季度VC/PE支持的IPO占比超七成,科创板、创业板渗透率均有提升,总融资规模约为人民币3431.12亿元,同比下降18.9%,降幅相较上半年缩小26.6个百分点;其中,第三季度的融资规模为1630.80亿元,同环比分别上升75.8%、103.7%。
回报方面,2022年前三季度境内市场发行回报水平处于历史高位,VC/PE被投企业在境内上市的平均账面回报倍数(按发行价)为5.04倍,高于2021年整体水平;其中科创板和创业板按发行日、首日以及20日计算的账面回报倍数均高于5倍。
境外方面,港股市场第三季度的平均发行回报水平有所改善,从上半年2.10倍回调至3.73倍。但在全球流动性紧缩的大背景下,港股市场所受波及较大,加之今年以来港股的上市热门行业多处于估值调整周期,如生物医疗、房地产和互联网等,因此,其平均账面回报倍数显示降低。
二级市场起起伏伏,VC/PE机构也经历了重重考验。在此阶段,紧跟国家战略发展趋势、长期专注科创领域或坚持“投早投小”的VC/PE机构突破重围。我们看到一系列头部人民币基金交出了一份亮眼的IPO成绩单,如深创投前三季度收获23个IPO,账面金额超100亿元,位列IPO成绩单的第一位。
那个美元基金靠着互联网爆款缔造投资神话的时代渐渐远去。
这个世界会怎么样?不少投资界同行感叹寒冬也许比想象中的更加漫长,“保持谨慎乐观”。
而高盛在最新的报告中直接指出,伴随着更高的政策利率和实际利率上行,美国经济衰退的几率增加,信用债收益率溢价有上升的风险。这将导致目前低估风险的市场在明年陷入进一步的痛苦。
所有人都在为即将到来的波动做充分准备。
- ·医疗App隐私泄露,更重要的是机制完善
- ·瑞幸:持续致力于美国资本市场 目前尚未有赴港上市的计划
- ·赣州原市长落马,多个“老虎”曾在当地任职
- ·华大智造赢得对Illumina专利诉讼 获赔3.34亿美元
- ·长城汽车11月22日斥资约2.34亿港元回购2354.45万股
- ·工信部:2022年国有大型商业银行力争新增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1.6万亿元
- ·销售费用率22%:水星家纺Q1扣非净利增速转负仅因短期因素?
- ·太原审慎办理查封泰禾、融创等房企项目?太原规自局:将根据情况依法依规处理
- ·易纲:实施好稳健的货币政策
- ·欧盟料不采纳禁止欧盟船只向第三国运输俄罗斯原油的计划
- ·王毅出席“全球发展倡议之友小组”高级别会议开幕式并发表致辞
- ·全球关注聚集乌克兰,叙利亚获援减少或成“被遗忘的危机”
- ·加拿大宣布对白俄罗斯实施新的制裁
- ·午夜更新!全国现有高中风险地区20+84个,一图速览
- ·湖南怀化发现一核酸检测阳性人员 曾乘坐G1682次列车
- ·突然暴跌!越南股市啥情况?去年表现全球第一,经济增长强劲…美联储加息或成最大诱因
- ·同方全球人寿股权生变 中方股东拟出清全部股权还债
- ·国盛宏观熊园:近期有迹象表明美国有可能豁免对我国的已征关税(兼评4月出口数据)
- ·国企改革三年行动决战收官,地方国企主体任务完成超90%
- ·宠物医疗公司排队上市引发新争议:“主子”线上医疗是概念还是刚需?
- ·杭州江南布衣起诉温州森马!两大浙江头部服装品牌对簿公堂
- ·“文在寅时代”落幕!韩国这5年高房价成隐痛,中韩关系逐步回暖
- ·马斯克有个“大总管”
- ·北京市委书记到房山区检查指导疫情处置,要求坚定必胜信心,尽快实现社会面清零
- ·刘强东:明年1月起京东高管降薪10%-20%、100亿投向基层员工
- ·新型消费打开内需新空间 各地推出消费新场景新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