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国家账本出炉,赤字2.75万亿
华夏时报 2021年,年国国家有多少收入,家账多少支出,本出都从哪来,炉赤又花到了哪里?字万近日,财政部部长刘昆向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十五次会议作2021年中央决算的年国报告,正式向公众公开了国家账本。家账 报告显示,本出2021年,炉赤我国财政收支总量相抵,字万中央财政赤字27500亿元,年国与预算持平。家账 在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院长刘尚希看来,本出2021年财政政策提质增效指向明显,炉赤着力保障重点领域,字万把宝贵的财政资金用在刀刃上。 “2021年我国财政收入交出一份靓丽的答卷。其中,得益于经济恢复性增长等因素,中央和地方均有一定超收,这背后既有疫情防控形势的不断向好的影响,也离不开减税降费政策落实落细、有效根据经济运行情况发行政府债券等政策的支持。”北京国家会计学院教授李旭红对《华夏时报》记者表示。 而今年,尽管积极财政政策趋势不变,但是积极的关键词已经有所变化——从2021年“提质增效,更可持续”,转变为今年的“提升效能,更加注重精准、可持续”。 预算收入超出预期 近年来,我国实施了大规模减税降费政策,助力市场主体轻装上阵。 报告显示,2021年,收入方面,中央一般公共预算收入91470.41亿元,为预算的102.3%,比2020年增长10.5%。加上从中央预算稳定调节基金以及中央政府性基金预算、中央国有资本经营预算调入1935亿元,收入总量为93405.41亿元。 “2021年,中央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主要是受经济保持恢复发展、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 (PPI)涨幅较高等因素拉动。”刘昆表示。 支出方面,决算报告显示,2021年,中央一般公共预算支出117202.3亿元,完成预算的98.6%,下降0.9%。加上补充中央预算稳定调节基金3613.11亿元、向中央政府性基金预算调出90亿元,支出总量为120905.41亿元。 值得注意的是,2021年,我国建立常态化财政资金直达机制并扩大范围,将2.8万亿元中央财政资金纳入直达机制、规模明显大于2020年,为市县基层惠企利民提供更加及时有力的财力支持。 按照直达机制,用于基层财力保障的一般性转移支付、年初可直接分配的中央和地方共同财政事权转移支付、具备条件的专项转移支付直接下达基层,保障钱不卡在路上。 按照计划,在超过25万亿元的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支出中,民生等相关支出占了大头:其中,教育支出占15.3%,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13.8%,文化旅游体育与传媒、灾害防治及应急管理等其他支出11.9%,农林水支出10%,城乡社区支出8%,一般公共服务支出7.5%,卫生健康支出7.5%,公共安全支出5.5% 最终支出的决算报告则显示,2021年,宏观政策保持连续性、稳定性、可持续性,积极的财政政策提质增效、更可持续,优化和落实减税降费政策,保持适度支出强度,增强国家重大战略任务财力保障,在促进科技创新、加快经济结构调整、调节收入分配上主动作为,促进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 不过,李旭红也提醒,尽管2021年我国财政收支数据好于预期,但当前财政压力仍然存在,应注重提升财政效能,加强财政资源统筹,在促进经济发展的同时有效防控财政风险。比如,在收入方面,推出更精准的减税降费举措,重点支持制造业和中小企业发展等,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完成预算有压力但仍要尽力完成 不仅是去年的国家账本正式公布,今年前5个月,今年财政运行分析也随之公布。 “当前,我国经济发展环境的复杂性、严峻性、不确定性上升。从全年来看,财政收支平衡压力较大,完成预算需要付出艰苦努力。”刘昆表示。 数据显示,今年前5个月,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收入86739亿元,扣除留抵退税因素后增长2.9%,按自然口径计算下降10.1%。 表面上看这是一个较大的下降幅度,但主要受到留抵退税的影响。 分税种看,受工业增加值、服务业生产指数等相关经济指标增速放缓,以及制造业中小微企业缓税政策延续实施等因素影响,国内增值税在扣除留抵退税因素后下降0.6%。而企业所得税,在煤炭、原油等行业利润增长的带动下,增长4%。受一般贸易进口增长6.5%等因素带动,进口货物增值税、消费税增长16.8%。出口退税比上年同期多退1704亿元,增长25%,有力促进出口平稳发展。 从财政支出来看,1-5月累计,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支出99059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5.9%。社会保障和就业、教育、卫生健康等民生重点领域支出得到有力保障。 按照今年预算报告,2022年,汇总中央和地方预算,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收入210140亿元,增长3.8%。加上调入资金及使用结转结余23285亿元,收入总量为233425亿元。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支出267125亿元,比上年扩大2万亿元以上,增长8.4%。赤字33700亿元,比2021年减少2000亿元。 “从收入预算的安排来看,增长3.8%是与经济增长预期5.5%相适应的。而财政支出的增长,要考虑到各项公共服务的需要,同时要考虑支持’六稳六保’的需要,所以要保持一定的支出强度。因此,今年的财政收支安排是比较恰当的。”刘尚希此前表示。 刘昆表示,下一步,将加快落实已经确定的政策,加大宏观政策调节力度,谋划增量政策工具,靠前安排、加快节奏、适时加力,继续做好 “六稳”“六保”工作,有效管控重点风险,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 ▪
- 最近发表
- 随机阅读
-
- 生态环境部李高:气候投融资试点工作需要把握好五个坚持
- 远洋集团与北京农商银行签署战略合作协议 获100亿元授信额度
- 德国央行行长:欧洲央行可能需要在二季度大幅加息
- 银保监会再谈提前还房贷难:部分银行已制定服务方案,近期办结数量明显增长、办理时限有所缩短
- 新市民亲情钱包、跨境消费新测试 11月数字人民币试点多点突围
- 北斗卫星日定位量已超3000亿次 卫星导航行业有望迎来快速发展
- 汾酒向上发力,如何平衡玻汾
- IMAX CHINA发布年度业绩 净利润1075.8万美元同比下降71.9%
- 个人养老金业务张弓待发 基金销售最快本周上线
- 中植系拟退出,克拉玛依某国资将入主准油股份
- IPO关键期净利骤降 翔腾新材闯关新主板
- “数据杀”又来了!美联储最看重的通胀指标不降反升
- 保险公司开展个人养老金业务应符合7大要求 可提供的产品明确
- 梅德韦杰夫表态:尽可能推离威胁 哪怕是到波兰边境
- 凌晨突发!美联储释放重磅信号,美股瞬间跳水300点!紧急提示重大风险!华尔街警告:\
- 华为 无限接近造车
- 中国人民保险集团副总裁于泽:保障和改善新市民生活是保险业的光荣任务
- 猪价连涨止步 二育“降温” 猪价为何走低?
- 京津第四条高铁通道年内形成
- 香港恒生科技指数成份股将加入“微博”
- 搜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