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车新势力一季报:小鹏拿下销量冠军,理想有望最早盈利,蔚来没落了?
炒股就看,造车早盈权威,新势下销想专业,力季量冠利蔚及时,鹏拿全面,军理助您挖掘潜力主题机会!望最 来源:证券之星 2015年左右,没落似乎是造车早盈一夜之间,中国汽车市场上出现了上百家造车新势力,新势下销想但所谓“退潮之后防止谁在裸泳”,力季量冠利蔚到了今天,鹏拿造车新势力基本已经形成“蔚小理”+“哪威零”的军理三大三小格局,更多的望最则是消失在了时代的浪潮中。 6月9日晚间,没落随着蔚来发布一季度业绩,造车早盈三大造车新势力“蔚小理”今年一季度业绩悉数出炉,具体来看,三大车企业绩表现各不相同。 小鹏卖车最多,理想最能赚钱 从三大车企公布的数据来看,可谓是各有所长,也各有所短。 小鹏汽车拿下了一季度的销量冠军,共交付产品约3.46万辆,但营收却是最少的,仅有74.5亿元;蔚来汽车卖车最少,是唯一不足3万辆的,但营收却是最高,达到了99.11亿元,距离百亿俱乐部只差一步;理想汽车营收和销量都是中庸,但毛利率相当可观,车辆毛利润达到了22.40%,一季度亏损仅有1090万元,同比减亏高达90%,有望成为三大车企中最先实现盈利的企业。 具体来看,5月10日,理想汽车正式公布了2022年第一季度财报。第一季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95.6亿元,同比增长167.5%,一季度理想汽车净亏损1090万元,去年同期净亏损为3.60亿元。 同时,公司一季度共交付31716辆理想ONE车型,同比增长152.1%。汽车毛利率高达22.4%,是三家车企中唯一突破20%的企业。 5月23日,小鹏汽车公布了其2022年第一季度未经审计的财务数据。一季度,小鹏汽车营收74.5亿元,较2021年同期增长152.6%;一季度净亏损为17.1亿元,同比扩大约116.2%,环比增加32.1%。 在交付量上,一季度小鹏汽车共交付产品34561辆,较2021年同期的13340辆增长159%。但小鹏汽车属于“薄利多销”,车辆毛利率方面仅有10.4%,险些跌破两位数,是三家车企中最低。 6月9日晚间,蔚来发布一季报,季内收入总额为99.11亿元,同比增长24.2%,环比增长0.1%;净亏损18.25亿元,去年同期亏损4.51亿元;归属普通股东的经调整后净亏损为12.85亿元,去年同期为3.55亿元。 交付量方面,蔚来一季度交付25768辆车,同比增长28.5%,环比增长2.9%。毛利率方面略有下降,比去年同期降低了约3个百分点,目前为18.1%。 蔚来营收最高,亏得最多 值得注意的是,在三大造车新势力中,蔚来的财报数据颇有争议性。 一直以来,蔚来都是国内造车新势力的领头羊,但到了2022年,蔚来再没有重回过第一,无论是一季度单月销量还是累计总销量,理想和小鹏轮流当起了第一。这一次,蔚来的销量更是成为了“垫底”的存在,在三兄弟中是唯一不足3万辆的。车卖的不够多,蔚来也没能赚到什么钱。 横向对比可以发现,蔚来一季度营收是三家车企中最高的,距离“百亿俱乐部”只差临门一脚,18.1%的车辆毛利率处于中间水平,那按理说净利润也不会太差,但实际情况却是,蔚来的净亏损却是三家最高的,达到了18.25亿元,比“薄利多销”的小鹏汽车还要高出一个亿。 对于毛利率下滑和亏损问题,蔚来并未多做解释,但归根结底,一方面是原材料价格的上涨,另一方面则是高额的研发费用。 2022年一季度,蔚来的研发费用为17.6亿元,较2021年一季度增长156.6%,占总营收的17.76%;一般及行政费用为20.1亿元,较2021年一季度增长68.3%,占总营收的20.3%。这两笔钱花出去,让蔚来难以摆脱亏损困境。 对于盈利问题,蔚来李斌称,4月份动力电池成本达到高点,给二季度毛利率带来挑战。言外之意,或许第二季度的净利润也不会太好。李斌表示,随着新产品交付、单车收入提升及产量爬坡,预计毛利率从第三季度开始反弹。 造车新势力高研发费用待解 事实上,三大造车新势力的研发费用一直都是增长态势,这也是造车新势力面临的普遍问题。 今年一季度,理想汽车也继续加大了研发力度。公司2022年第一季度的研发费用为13.7亿元。较2021年第一季度的5.145亿元增加167.0%,较2021年第四季度的12.3亿元增加11.7%;2022年第一季度的销售、一般及管理费用为12.0亿元,较2021年第一季度的5.099亿元增加135.9%,较2021年第四季度的人民币11.3亿元增加6.8%。 小鹏汽车一季度研发支出为12.21亿元,同比增长128.2%,环比减少15.9%;销售、一般及行政开支为16.21亿元,同比增长127.7%,环比减少18.5%。小鹏汽车称环比减少主要由于受与春节有关的季节性因素影响。 加大研发费用,对于任何一家技术类的企业来说都无可厚非,甚至可以说是很有必要的。但如果研发费用的增长无法带来相应的盈利增长,那需要质疑的就是其研发能力和研发技术。 前摩根大通分析师刘利认为,汽车研发是一个需要“干烧钱”的环节。目前国内新能源车的自研技术对产品没有变革性的提升。“在做出质的飞跃的研发结果之前,研发对营收的撬动能力都不会有显著提升。因此,如何提升自研实力是造车新势力必须思考的议题。”
- 最近发表
- 随机阅读
-
- 北证50上线首日开门红 北交所迎指数化投资时代
- 小鹏汽车与农业银行达成战略合作,获75亿元授信额度
- 日元暴跌、物价飞升,日本直面“涨价之春”
- 宁波银行高增长背后的隐忧:资本充足率全面下滑,经营合规风险持续显露
- 深圳市政协:尊重市场规律,培育“四链”协同发展生态
- 巨丰投顾:创业板指数大涨5.5% 赛道股批量涨停
- Mysteel:基建投资稳增长,助力钢材需求反弹
- 赵明、张静、彭求恩集体退出荣耀终端董事会?公司回应:虚假信息
- 须抵消363万吨碳排放,卡塔尔世界杯能否实现碳中和?
- 法拉第未来盘前跌超8% 昨日盘中一度跌超40%
- 台媒感叹:台防疫“除了病毒什么都缺!”
- 进餐不规律或增加超重肥胖风险
- 第三季度巨亏超六亿,三次收到退市警告的趣店“继续挥刀”预制菜
- 华尔街为求才留才竞相加薪 一些银行坦承对控制成本造成压力
- 葛兰素史克一季度盈利超预期
- 报告称中国去年对欧洲投资增长34%
- 突发!62人死亡,超700人受伤!美法推动、俄反对,这事迫在眉睫?拜登宣布,纽约州进入紧急状态!
- 最新!联合国大会通过否决权问题决议,中方进行解释性发言……
- SpaceX全新载人龙飞船送4名宇航员前往国际空间站
- 工商银行、建设银行、农业银行、招商银行、中国银行反向而行,抑制上证指数升幅
- 搜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