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保监会副主席肖远企:要善于创造新市民金融需求 提供更好的服务体验
转自:中国网财经 中国网财经11月22日讯 2022年论坛年会于昨日隆重开幕。银保远企中国银保监会副主席肖远企今日在论坛上就加强新市民金融服务谈了两点看法。副主服务 第一,席肖新市精准把握新市民需求,善于提供优质金融服务。创造要主动发现新市民金融需求。民金新市民是融需个很大的群体,涉及行业广、求提归属管理部门多、供更信息分散。体验金融机构要深入新市民所处的银保远企行业、企业和人群,副主服务真正走进社区、席肖新市走进城中村、善于走进这一群体,创造开展调查研究,了解他们在就业、创业、住房、医疗、教育和养老等方面遇到的难题和诉求。加强与政府部门、行业主管部门沟通交流,争取政策支持。要善于创造新市民金融需求。一些新市民对金融产品了解不多,甚至比较陌生。金融部门要多加宣传,增加供给,丰富品种,提供多样化选择。通过供给创造需求,为新市民提供更好的服务体验。同时,增加金融供给也能发挥“良币驱逐劣币”效应,使不规范甚至具有欺骗性质的“伪金融产品”越来越少,直至退出市场。要精准满足新市民金融需求。新市民金融需求呈现很大差异。城市创业人员、新就业白领和快递服务、建筑工人、家政安保等人群的金融需求不尽相同,同一群体在不同城市的需求也很不一样。金融机构要进一步细分客户、细分市场,提升服务精准性。新市民流动性强,金融机构要不断优化账户开立、工资发放以及征信查询等标准化基础金融服务,确保在不同城市之间的一致性、均等性和互认性。同时还要提供特色化金融产品。例如,针对创业人员的担保贷款、针对快递和建筑工人等灵活就业人员的各种保险产品等。这些都需要有足够个性化的设计和安排。 第二,熨平周期波动影响,提升新市民金融健康水平。新市民三分之二以上是灵活就业人员,就业和收入受经济周期、所从事工作性质、甚至气候等因素影响较大,可能存在更大波动和弹性。例如,在经济上行时,就业容易,收入也较多;经济下行时,就业困难,收入会下降。又如,在北方建筑行业冬天有很长时间不能施工,建筑工人就可能暂时性不能就业,收入会下降,甚至暂时没有新的收入。金融机构可以发挥优势,帮助新市民做好财务规划和财富管理。特别是要提供有针对性的产品和服务,能够平滑这种波动对其个人和家庭金融健康产生的不利影响。金融健康是衡量个人、家庭满足支付短期债务和消费,以及储备长期支出和抵御长期风险能力的关键指标。保持新市民金融健康尤其重要,这是其正常生产生活能及时修复并保持稳定的关键。因此,金融产品在波动曲线的不同时点上最好能灵活调整,与新市民就业和收入弹性较大这一特点相匹配相适应,要努力避免因财务接续可能中断和财务脆弱而使金融健康遭受损害。另外,金融部门也要帮助新市民做好金融健康管理,避免过度负债过度杠杆,拒绝高息诱惑高息陷阱。
- 最近发表
-
- 高瓴欲清仓减持良品铺子,前三轮套现已覆盖投资成本
- 深圳工信局:支持电子元器件和集成电路国际交易中心落地运营
- 年度盘点|2022保险机构微博影响力哪家强?五大上市险企中有三家排名前五 新华保险垫底排名第64
- 受多重因素影响,世界银行下调2023年全球经济增长预期
- 英媒:“登记漏洞”让英国持续进口俄罗斯石油
- 商务部:部分海外热门旅游目的地机票成交量显著上升,入境旅游的需求在逐步释放
- 波士顿联储主席倾向于2月加息25基点 小幅加息让美联储有更多时间评估数据
- 代工商IPO,揭开阿玛尼底裤
- 报告:未成年人游戏沉迷问题基本解决,但存技术手段失效情况
- 公募壬寅十问!南方、嘉实、博时、招商、鹏华都来了,上万字答卷,透露出什么信号?
- 随机阅读
-
- 邬贺铨院士:工业5G应用技术仍需改进 企业数字化转型可考虑直接“上云”
- 韩媒:“中国游客不来,韩国商家认栽”,首尔一大型奥莱宣布停业
- 孟晓苏最新回应:我持续推动保障房建设多年,今后还要继续呼吁
- 在岗服务费、满单奖励,网约车平台“花式”应对春节供需紧张
- Meta公开招募VP职级AR/VR芯片负责人
- 长安期货贵金属:市场预期美国通胀数据或将延续回落 黄金期价或震荡偏强
- 商务部:2022年中国进出口总额规模将再创新高
- 建信基金:生产生活有望逐步正常化 2023年看好A股多板块投资机会
- 央行等八部门:支持银行业金融机构加大对符合要求的科创企业信贷投放力度
- 红包大战熄火,春节黄金档渐成鸡肋?
- 期市开盘:低硫燃料油涨超4%,沥青、燃料油涨超3%,生猪跌近2%
- 博时市场点评1月12日:两市震荡上行,北向资金大幅净流入近百亿元
- 浙商银行首批获准开办个人养老金业务
- 大童保险服务获评“年度最佳服务保险中介公司”
- 法拉第未来面临退市风险,贾跃亭的“造车梦”还能继续多久?
- 小鹏汽车再次回应王凤英出任公司CEO:何小鹏最高负责人不变
- 回归本源加快转型 资本市场监管效能及适应性不断提升
- 伦铜“涨势如虹” 机构:逢回调都是买入机会
- 政策加码护航供需两端,优质房企有望平稳发展
- 上海米哈游108个月年终奖刷屏:人均或逾86万元!什么来头?
- 搜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