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联储激进加息下,中国央行还会降准降息吗?
记者 王玉 植信投资首席经济学家兼研究院院长连平周六表示,美联中国货币政策在“以我为主”的储激前提下要兼顾好内外平衡,谨慎使用利率工具,进加降准降息因为这可能会带来更大的息下货币贬值压力。 他在庆祝中国人民大学建校85周年的中国大金融思想沙龙活动上说,当前宏观经济运行是央行改革开放以来最困难的时期之一,这种情况需要货币政策更为宽松一些,美联但是储激考虑到国际上美联储激进地加息操作,目前的进加降准降息货币政策的操作处在一个比较困难的境地。 “(利率下调)虽然有空间,息下但这个空间意义不大,中国从现在的央行一般贷款加权平均利率来看,也已经降到了历史最低水平,美联存款利率也处于历史最低水平。储激”连平说。进加降准降息 在这场论坛上,全球首席经济学家管涛也表示,虽然到目前为止人民币汇率并没有成为货币政策的掣肘,但要避免挥霍正常的财政货币政策空间,不能“打空枪”。他强调,做好跨周期调节、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是保持人民币汇率稳定的关键。 德邦证券首席宏观经济学家芦哲表示,今年年内央行再次调降政策利率的概率不大,但仍有可能会下调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因为降准跟降息比起来,它的政策信号相对更中性,带来人民币汇率贬值的预期压力会比降息要小。” 他指出,11月份将会有高达1万亿元的中期借贷便利(MLF)到期,届时央行有可能会通过降准来释放基础货币置换负债成本较高的MLF。 芦哲还表示,虽然未来调降政策利率的可能性较小,但是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的调整可能性较大,尤其是五年期以上的LPR。直接作用于长端的贷款利率,其实对中美利差未必会有太大影响,又能起到稳增长的作用,所以五年期LPR调降的可能性要大于一年期LPR。 以下是三位经济学家的发言概要 连平:要谨慎运用利率工具 国内疫情的反复、国际上输入型通胀的压力、房地产方面的压力,当前宏观经济运行是改革开放以来最困难的时期之一。在这种情况下,需要货币政策更为宽松一些,通过各种宽松的手段来支持实体经济。 但从国际来看,美联储收紧货币政策,今年(已经)加息5次,幅度达300个基点,也是历史上少见的。在这种情况下面,对于我国的货币政策来说,其实最好的一种方式就是也跟随着做紧缩,但是,在目前的情况下这显然是不可取的。因此,目前的货币政策的操作处在一个比较困难的境地。 未来的货币政策走向,第一还是要坚定“以我为主”,其最核心的含义是把稳增长作为货币政策的首要任务,要通过货币政策各种工具操作有效地支持实体经济运行,不能跟随美国加息收紧,这是一个方向性的问题。 第二点要兼顾好内外平衡,这是货币政策首当其冲的任务,是无法替代的角色。要谨慎运用相关的一些政策工具,尤其是利率工具的运用,这可能会带来更大的货币贬值压力。在今年最后一个季度,特别要防控金融变量联动所形成的风险,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 若短期内没有更大的压力,那么对于存款准备金率的下调,还需再观察,但如果经济运行确实有很大的困难,有必要进一步推动短期的流动性更加宽裕,那么下调也是有可能的。 此外,未来利率下调空间也不大,虽然有空间,但这个空间意义不大,从现在的一般贷款加权平均利率来看,也已经降到了历史最低水平,存款利率也处于历史最低水平。 管涛:要避免挥霍正常的财政货币政策空间 中银证券全球首席经济学家管涛在论坛上指出,今年人民币汇率波动加大,没有成为国内货币政策的掣肘。相反,汇率灵活性增加,成为吸收内外部冲击的减震器,及时释放了市场压力,避免预期积累,增强了货币政策自主空间。 去年下半年以来,我国稳健的货币政策坚持“以我为主”,综合运用总量和结构工具、价格和数量手段,做好跨周期调节,加大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力度,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降低实体经济融资成本目前。货币政策的量价在某些方面已经超过了2020年新冠疫情冲击最严重的时期,比如,D的水平比2020年3、4月份还低。 做好跨周期调节、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是保持人民币汇率稳定的关键。要珍惜和用好正常的货币政策空间,提高稳健货币政策的针对性、有效性。 无论是汇率还是物价稳定方面,目前都不是货币政策的掣肘,不过要避免挥霍正常的财政货币政策空间,不能“打空枪”。 芦哲:未来降息概率不大,但降准仍有可能 德邦证券首席宏观经济学家芦哲认为,未来降息概率不大,但降准仍有可能,因为降准跟降息比起来,它的政策信号相对更中性,带来人民币汇率贬值的预期压力会比降息要小。 降准存在一种替换中期借贷便利(MLF)到期的逻辑,11月份将会有高达1万亿元的MLF到期,所以央行有可能会通过降准来释放基础货币置换负债成本较高的MLF。 (如果降准),那么大概率也许是在10月底宣布,11月份进行。不过,若9月份的经济数据超预期下行,可能政策会更激进一点,不排除10月上旬就宣布,10月下旬就降准的可能性。 虽然未来调降政策利率的可能性较小,但是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的调整可能性较大,尤其是五年期以上的LPR。直接作用于长端的贷款利率,其实对中美利差未必会有太大影响,又能起到稳增长的作用,所以五年期LPR调降的可能性要大于一年期LPR。
- 最近发表
- 随机阅读
-
- 特定养老储蓄试点正式启动 35岁以上的客户购买 单客购买上限为50万元
- 松禾资本合伙人冯华:2023年应该是一个很好的拐点
- 马斯克回应“特斯拉私有化”诉讼:我发文并不意味着人们就会相信它
- 2022年我国研发经费投入突破3万亿元(新数据 新看点)
- 股海导航 11月22日沪深股市公告提示
- 金价维持窄幅整理,静待本周美国一季度GDP初值的公布
- “推特文件”余波未平?马斯克父亲:担心儿子的安全
- 日本禽流感疫情严重
- 多部门:督促平台企业强化平台销售和直播带货产品质量管控和追溯
- 不到一个月 美国各类涉枪事件已致2715人死亡
- 特斯拉 Model Y 降价后在欧洲的交付时间再次延长
- 江西抚州东乡:1月25、26日开展全员核酸检测
- 监管政策再趋严,婴幼儿奶粉迎新版生产许可审查细则
- 连夜上架,瞬间全满!春节出境游太火爆,泰国预订量猛增近20倍,出入境接待大厅终于恢复热闹
- 新春寄语 | 投资者网:每一种奋斗都值得铭记
- 去年12月日本九州外国旅客入境人数恢复到疫情前9成
- 美银证券:维持汇丰控股买入评级 目标价升至65.89港元
- 1000公里/小时!“高速飞车项目”,迈出关键一步!
- 首批赴泰国的中国游客感想:热情依旧,旅游业尚未完全恢复
- 王滨被提起公诉!事涉6家金融机构任职期,长达20多年
- 搜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