敦煌考古编制岗“零应聘”,拿什么留住考古人才?
原标题:敦煌考古编制岗“零应聘”,零应聘拿什么留住考古人才?敦煌 一个考古编制岗,仅有五六个人报名,考古最后又全部弃考……最近,编制“敦煌考古编制岗位无人问津”的岗拿古人话题登上热搜,引发大家对相关领域人才断档的什留担忧。 这两年,住考在众多传播手段加持下,零应聘曾一度冷门的敦煌考古学逐渐走向公众视野。从纪录片《我在故宫修文物》以工匠精神打动观众,考古到综艺节目《国家宝藏》成为现象级爆款,编制再到三星堆、岗拿古人皮洛遗址频频出土“上新”,什留全民“考古热”一波接着一波。住考然而,零应聘关注度持续走高的另一头,却是考古专业招生难、考古岗位招人难的现实困境,其间落差令人感慨。敦煌研究院只是缩影,从全国范围来看,考古文保人才紧缺已成为诸多博物馆和考古研究所面临的共同现状。 考古岗位“外热内冷”,首先要从人才培养源头找原因。目前,全国开设考古专业的院校仅25所,每年毕业生不过千余人,对口从业者更是凤毛麟角。随着国内相关领域人才需求的增加,未来人才缺口或将长期存在。考古专业的境况,很大程度上源于公众对这一专业的误解,或是认定“考古无用”,或是惶恐“毕业即失业”,众多劝退的说法,无疑在入门之前就人为设置了门槛,打消了不少学子报考的兴致。 而待遇不高则是考古岗位遇冷的主要因素。一些考古人常常自我调侃是“为爱发电”,毕竟工作环境艰苦、工作内容枯燥,倘若不是真心热爱,恐怕还真难坐得住这个冷板凳。另一方面,毕业生哪怕有一腔热血,不缺动力、吃得了苦,也可能会因相对严格的应聘条件、颇显寒酸的薪资待遇、偏远的工作地点、模糊的上升空间望而却步。从这个意义上说,考古编制岗五六个人报名又全员弃考,多少照见了他们基于现实考量后的无奈。 人才是发展的根本,要走出“小马拉大车”的困境,靠情留人之外,关键得靠事业留人。在今天,我们并不缺少热爱与情怀,可要想人才招得进、留得住,就不能空谈理想抱负,还要拿出实实在在的保障,让个人付出和回报成正比。比如,在提高基本薪资待遇的同时,畅通职业发展通道,用齐全的生活配套设施弥补工作性质的艰苦,从而提升职业幸福感。另外,高校也有必要优化培养机制,正如专家所建议的,是否可以借鉴“订单式”文物考古人才培养,学生单独编班、定向就业,多措并举,才能确保考古事业后继有人。
- 最近发表
- 随机阅读
-
- 知识产权质押融资稳步增长 金融创新持续赋能科创企业
- 新发规模创弱市年份新高 固收产品成吸金主力
- 蚂蚁集团股权调整 恒生电子变为“无主”状态
- 解除上座率限制 影院迎客流复苏
- iPhone 15真用USB-C:消息称老供应商倒闭
- 信用债盘前提示|1Y、3Y AAA收益率上行逾3个基点,地产债多数上涨,“20中骏02”涨近17%
- 学校封杀,大厂禁用,ChatGPT引发大面积恐慌!
- 快讯:红星美凯龙涨超35% 建发股份拟现金收购红星美凯龙不超过30%股份
- 首开股份债务承压拟20亿转让北京发展大厦 经营现金流骤降64%加速出售资产纾困
- 1月8日“乙类乙管”后,“阳了”怎么请假?工资咋算?答疑来了
- 325位!2022基金经理离任数量创新高 工银、嘉实、广发等9家公募均有5位以上离任
- 财务吃紧 英国人更依赖信用卡消费
- 刘强东发布京东全员信:副总监级别以上降薪10%-20%
- 高擎理想信念火炬,激发自我革命澎湃动力
- 日本60岁宅男因看动漫被打断,怒将父母杀害藏尸冷柜!法院判了
- 老乡鸡土味营销背后疑点重重:董事长行贿、盈利能力偏低、增资瑕疵、拖欠社保、食品安全频发
- 宝能城最后120套豪宅将于12月陆续开拍,直接以评估价8.5折起拍
- 杭州市与阿里巴巴签订全面深化战略合作协议
- 甘肃电投超2.4亿股定增新增股份将于1月12日上市
- 建滔集团:2022年纯利最高45亿,较2021年下降约58%至64%
- 搜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