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马再战IPO,差的不只是钱
摘要:对内忧外患的威马威马而言,产品力、再战只钱专利纠纷、威马安全性等的再战只钱问题更刻不容缓 文|《财经》记者 郭怀毅 郭宇 编辑|赵成 A股科创板上市申请折戟后,威马汽车转战港交所。威马6月1日,再战只钱在港交所最新一批IPO名单中,威马威马汽车赫然在列。再战只钱 招股书显示,威马威马汽车的再战只钱联系保荐人为、招银国际和中银国际。威马重点财务数据方面,再战只钱威马汽车2020年收入为26.72亿元人民币,威马2021年达到47.73亿元,再战只钱同比增长77.5%。威马但在收入增长的同时,威马的亏损也在连年扩大,从2019年到2021年,威马的亏损分别为41.4亿元、50.8亿元和82.58亿元。 从2018年9月首款纯电SUV威马EX5上市以来,威马目前已经推出了EX5、EX6、W6和E5共4款车型。但截至2022年4月底,威马的累计销量只有98000辆,尚不足10万辆。相比之下,小鹏汽车2021年一年的销量就达到98155辆,比威马的历史累计销量还多。 对于上市后募集资金所得,威马表示将用于研发汽车开发平台及下一代智能电动汽车;扩大销售及服务网络;将用于制造相关;偿还银团贷款及用作一般公司用途及营运资金。目前,威马的5款车型均由同一平台打造。 值得注意的是,2020年9月威马曾申报登陆科创板。但随着科创板IPO政策的收紧,威马登陆科创板的计划再无音信。 威马的坎坷融资路 在港交所披露威马招股书的同时,威马还完成了Pre IPO轮融资,金额约6亿美元,但未披露投资机构。 目前,威马已经累计完成了12轮融资,累计融资金额高达350亿元人民币,这也是目前所有造车新势力中,IPO前融资的最高金额。 企查查信息显示,2016年8月,威马完成了首轮融资,投资机构为跃马资本,融资金额10亿美元。此后,威马开启漫漫融资路。其中,2020年9月,威马宣布在D轮融资中获得了100亿元,创下造车新势力史上最大单轮融资纪录。当时,外界纷纷认为这将会是威马IPO前的最后一笔融资。 然而时隔一年,2021年10月和12月,威马宣布完成D+轮融资,金额3亿美元。领投方则是新的集团和,而这两家公司的背后分别有澳门赌王何鸿燊家族和香港富豪李嘉诚家族的身影。此时,外界普遍认为威马有意放弃科创板,转而登陆港股。 创纪录的融资金额并没有让威马的上市之路变成坦途。 2020年9月威马曾申报登陆科创板。随着科创板IPO政策的收紧,威马登陆科创板的计划再无音信。有业内人士认为,威马汽车科创板不顺利,或因其硬科技属性不足,若要提高科技含量,后续的研发支撑还需要很多资金。但是,造车新势力前期烧钱的亏损局面又是不利条件。 据媒体报道,有威马内部人士透露,威马资金已经十分紧张,目前也已经锁紧了大部分财政支出,砍掉了很多研发费用、营销费用以及固定支出。“公司没钱了,总部大楼还欠着几千万的物业费。”有威马员工曾向媒体表示。 虽然威马汽车2021年总收益达63.64亿,同比增长77.5%,但净亏损进一步扩大也是事实。目前,威马汽车尚未盈利,2019年净亏损41.45亿元,2021年净亏损扩大到82.06亿元。 在研发费用方面,威马也显得”紧巴巴”。威马招股书披露,2019年到2021年,威马的研发费用分别为人民币8.928亿元、9.921亿元及9.812亿元。而小鹏汽车仅2021年的研发投入就达到41.1亿元,相比之下,威马不免相形见绌。 与此同时,威马陷入专利纠纷。2019年,以专利权属问题起诉威马,吉利索赔金额高达21亿元。威马招股书中也披露,威马汽车作为被告与吉利集团存在若干正在进行的诉讼,吉利集团指称威马汽车侵犯其商业秘密,申索赔偿约人民币21亿元及其产生的相关诉讼费用。 此次递交港交所招股书是否也意味着威马方面放弃登陆科创板?对此,财经汽车(ID:caijignqiche)致电威马汽车,但截至发稿未收到回复。 从首发到落后,威马怎么了? 和“蔚小理”相比,威马入场造车的时间并不算晚。2015年,威马汽车成立。同年成立的还有理想汽车和零跑汽车。此前的2014年,蔚来汽车、小鹏汽车以及哪吒汽车成立。 在销量上,威马汽车也曾辉煌过。2019年,威马汽车以1.69万辆的销量成绩成为造车新势力中的亚军,其首款车型EX5还成为了当年纯电细分市场单一车型销量冠军。 不过现在的威马汽车,显然已经掉队。尽管威马汽车创始人,董事长兼CEO沈晖公开否认过这一观点:“新能源赛道是一个长期的赛道,打个比喻,就像是踢足球,现在上半场头15分钟都没有打完,谁胜谁负还不知道。” 但销量排名的下滑速度是肉眼可见的。2020年,威马汽车的销量排在榜单的第四位,截至2021年底,其当年销量为29043辆,这样的数据和同期的”蔚小理“相比,只是他们的三分之一(蔚来汽车交付91429辆,理想汽车交付90491辆,小鹏汽车交付98155辆)。 与此同时,也有媒体称威马汽车销量数据掺有水分。据《AI财经社》报道,威马自2020年开始,所公布的销量便包括了对经销商的交付量,“在疫情期间,威马将新车大量交付给经销商,其中很大一部分都压在仓库里”。 同时期成立的零跑汽车和哪吒汽车,其销量排名也跑到了威马的前面。不过在中博联智库特聘专家、汽车行业分析师张翔看来,这主要是因为最近两年新能源汽车的市场在下沉,“这就让微型电动车成为新能源汽车市场的热点,这也让零跑和哪吒的市场表现比较好。” 值得注意的是,威马的5款车型均由同一平台打造。目前,威马已经推出了4款车型,涵盖轿车和SUV,同时其计划于今年下半年推出旗舰级轿车M7,这难免不让人质疑其产品力不足。不过这也和有限的研发费用分不开。 “要想回归新势力的第一梯队,威马需要加快产品的更新迭代速度,特别是要在智能网联领域发力,因为现在这是市场的热点。”张翔对财经汽车(ID:caijingqiche)表示。 这头,威马在面临更新技术的压力;另一头,消费者也开始质疑起威马汽车的安全性,“自燃”和“锁电”甚嚣尘上。 “锁电”是指电池容量限制导致续航里程缩短,通常由厂商通过调整电池管理系统(Battery Management System,BMS)实现,该系统负责“掌管”车辆动力电池的电压、充放电上限以及速率。 2021年以来,超过500名威马车主发现自己的车辆在保养后续航降低,质疑威马在未告知用户的情况下限制电池容量,导致续航里程“腰斩”——原续航里程400公里的威马EX5,在保养后续航里程仅剩200公里左右。 威马汽车此前回应财经汽车(ID:caijingqiche)称,续航下降是冬季气温降低所致,并非威马刻意“锁电”。 截至2022年3月中旬,威马汽车已经邀约了247名用户进店检测,“但受制于每个用户的时间和检测意愿不一致,目前完成检测的车辆有38台,均未检测出问题。” 不过部分维权的威马车主并不认同这一说法,有的车主向财经汽车(ID:caijingqiche)表示,自己在夏天驾驶,续航也照样减少。 对于威马为什么“锁电”?维权的车主们认为,2021年5月有多辆威马汽车在正常使用场景下发生自燃,而厂商为了降低产品安全风险、规避大规模召回,因此选择了“锁电”。 近两年,威马汽车遭遇的自燃事件不在少数。财经汽车(ID:caijingqiche)发现,2020年10月,有3辆威马EX5发生自燃;2021年12月,4天内又有3辆威马EX5发生自燃。而2020年的自燃事件还直接导致威马召回了1282辆汽车产品,召回原因正是动力电池的缺陷问题。2022年前4个月,威马也发生了3次自燃事件,均发生在气候温暖的海南省。 内忧外患下,威马需要IPO为其输血,但眼下的困境,恐不是一个IPO能解决的。
-
上一篇
-
下一篇
- 最近发表
- 随机阅读
-
- 新华保险一波三折的“二次腾飞”之路
- 承诺送货上门 快递“囤人”备战双十一
- 触摸中国经济“新脉动” | 系列支持措施密集发布 工业互联网产业加快落地深耕
- 建设银行发布前三季度业绩 归母净利润2472.82亿元同比增加6.52%
- 山东省政协原常委,滨州市政协原党组书记、主席燕钦国被开除党籍
- 印度:明年2月开始为首次载人航天进行飞行测试
- 韩国拟将刑事责任年龄降至13岁,韩媒:主要是为预防凶残的少年犯罪
- 这家公司上市一年,股价翻5倍!一直谋求扩张,却走不出“包邮区”
- 江铃控股被申请破产审查,实际控制人为南昌市国资委
- 银保监会:坚定不移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 持续巩固提升香港国际金融中心地位
- 终止与这位顶流歌手合作!阿迪达斯短期损失或高达18亿元
- 河北拟开展51种药品集采,生长激素两大剂型在列
- 全球第十动力电池厂商蜂巢能源冲刺科创板,成长性如何?
- 科技巨头业绩塌方潮传至亚马逊,新季度指引远不及预期导致股价大跌
- 中国石化:前三季度净利566.6亿元 同比下降5.6%
- 7小时带货超600万!海底捞加入直播大军,一次性狂推11款新品
- 交通银行向万科集团、美的置业提供授信意向额度超千亿元
- 国家外汇管理局:前三季度银行结售汇和涉外收支均呈顺差
- 【育儿问答】7个月宝宝加辅食后大便干怎么办?
- 富士将于11月1日起对部分镜头价格进行调整
- 搜索
-